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完美体育网站医疗团-完美体育官方平台

欢迎光临完美体育平台官网

完美体育官方平台

全球时尚环保宿舍家具制造商

做更懂年轻人想要的宿舍家具

宿舍家具定制热线

0534-8823563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完美体育网站医疗团

文章出处:网络 人气:发表时间:2025-04-28 18:52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出兵进行武装干涉,操纵16个国家的军队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同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我台湾海峡,将战火燃烧到我国边境。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志愿军在朝作战面对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部队后勤保障极其困难,经过几次战斗,救治伤病员的任务越来越重,部队医疗技术力量面临不足。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号召下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卫生部、抗美援朝总会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先后发出指示和通知,动员全国各省市医疗技术人员组建医疗队,奔赴前方医疗援助服务。在这种紧张形势下,各地纷纷响应号召,组建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开赴前线。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以下简称“医疗团”)于1950年12月30日成立,1953年10月完成任务后回国,存续近三年时间。三年内,医疗团先后派出5个批次服务人员,共计761人。医疗团深入战地和各野战医院开展伤病救治和教学培训等任务工作,以实际行动加入到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贡献了不一样的南京力量。

  自1950年7月起,在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南京社会各界通过召开座谈会、示威游行、集会、报刊宣传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宣传动员活动。组建“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的宣传动员工作,是结合全市医务工会会员政治时事报告会进行的。

  1952年12月10日,南京市医务工会在工人文化宫召开成立大会。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作了有关朝鲜问题的时事报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目的和任务。他在报告中说,“朝鲜战争是很大的考验……假如中国志愿军不去援朝,等到敌人占领了鸭绿江,巩固起来了,他无论什么时候侵略中国就侵略中国,这样给他一个大的打击,以后所有仆从国都缩着头不出兵,美帝就更孤立了更困难了,这是给和平的一个最大的可能。中国志愿军不但是有抗美援朝的意义,而且更有保卫中国保卫世界和平的意义。”他指出,组织志愿手术队、医疗队到东北去,这是一切抗美援朝最需要行动的表现,踊跃到东北去,发挥团结力量。他以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亲身经历,呼吁勉励“医药界的前辈先生们,有威信的先生们,熟练的先生们和青年的朋友们,勇敢地拿出自己的力量和技术,贡献给祖国吧”。陈毅司令员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报告,使许多高级医务工作者对国际形势有了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扫清了崇美、亲美、恐美的错误思想,树立起仇视、鄙视、蔑视美帝国主义的观念,激发了医务工作者参加抗美援朝、奔赴前线服务志愿军的积极性。接着第三野军卫生部李振湘部长向南京市3000余名医务工作者作报告,明确了在抗美援朝前线救死扶伤的光荣任务,坚定了广大医务者克服困难的信心。

  会后,市医疗系统各单位继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医务者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再动员。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动员,大大地调动起广大医务工作者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热情,报名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志愿申请参加第一批抗美援朝救护工作的医务人员达1605人,占全市总数的半数以上。前后五批的申请者共计2138名,申请人数约占全市医药卫生人员总数的71%,志愿者涵盖了南京市医药卫生机关、团体、医院、学校等28个单位的医师、护士、药剂人员、其他技术人员、行政、勤杂人员等。另外,还有少数私人医生也积极报名参加了医疗团。

  原单位在对申请报名人员进行审查后,从中挑选出条件合适者组成“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医疗团由华东军区总医院外科主任许殿乙任团长,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朱潮为副团长。医疗团设团部,团部设秘书室,陈学义担任秘书长,此外也成立了党团组织。第一批出发者263人,集中进行政治教育、业务培训一个月,并经过了预防接种、体格检查,完成了各项预备工作。根据东北工作实际情况,考虑到各队分配到医管局所属医院,组建为6个手术队、5个医疗队、1个血库队、1个防疫队,共13个队,每队10—30人不等。各队队长的配备都是当时南京医疗系统的精兵强将,团员中有专家教授和资深医生,还配有护士长、药师和大专院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考虑到战时可能需要,医疗团还组建了一个特殊医疗队——精神病医疗队,事实上,这也是抗美援朝全国各地志愿医疗队中唯一的精神病医疗队,虽然队员人数不足十人,但在抗美援朝中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了许多志愿军战士战场心理创伤问题。在组队时,了解到伤病员多有虱子,各野战医院常有回归热、斑疹、伤寒等病发生,威胁到战士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又组建了防疫队。血库队是因战伤的需要而组建。根据装备和技术条件,医疗团以队为单位独立进行工作,各队人员配备则以各所属医院为主,这样既有利于工作,又互相熟悉了解,不致产生隔阂,影响团结。

  12月30日晚,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成立大会在长江路人民大会堂召开。许殿乙团长、朱潮副团长与大家见面。为适应前方需要,提高团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医疗团又集中组织了岗前业务培训,前后共邀请市各医学科专家作专题报告10次,详细介绍了战伤救治的一般治疗等等。此外,三野卫生部部长李振湘还为大家作了野战卫生勤务报告,卫生部相关同志介绍了前方野战医院情况,并分发了有关书籍作为自学教材。除业务学习外,医疗团还通过召开党、团员大会,医护人员座谈会,3次全体医疗团团员大会(军区卫生部崔义田部长报告一次)等,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大家,稳定情绪、端正态度。经过业务培训和政治教育,团员们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任务的光荣和艰巨,工作热情高涨,纷纷表示将全力做好前方医疗服务工作。

  1951年1月10日,医疗团停止日常工作,进行出发前准备。出发前,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南京市分会和南京市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委员会举行了2000多人的盛大欢送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善宝、朝鲜侨民代表韩锦源在大会上致词,许殿乙团长作表态发言。会后,医疗团分乘13辆汽车在市内主要干道游行一圈,接受广大市民及学生的热烈欢送。1月30日下午2时,医疗团携带五百余箱野战用医疗器材启程奔赴东北。2月2日,医疗团全体团员到达志愿军长春第一医院管理局(以下简称“长春第一医管局”)。当时全国抗美援朝医管中心设在长春,辖第一、二医管局。

  医疗团团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先后共派出5批次,每批在外工作时间约半年左右,参加人员共计761人次,成员以骨科、泌尿、普外、胸外科为主。第二批至第五批,每次轮换时都有团员自愿申请留下来继续工作,每批人数及医技种类则根据前方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第一批医疗团团员到长春第一医管局报到后,将团部设在长春,各队在停留十多天后,根据任务安排,于2月14日从长春出发,各自到达所分配的工作地点。各队主要服务于位于吉林、辽宁两省铁路沿线的长春、榆树、敦化、兴城、锦州、蛟河、吉林等地9个野战医院。2月15日起,各队陆续投入工作。医疗团主要任务是:配合野战医院进行医疗救护、营地防疫、建章立制、业务培训等。其中第一批和第二批以抢救治疗为主,第三批和第四批以教学培训、解决师资为主,但在具体执行当中划分并不严格。首批团员在工作期间,因医管局开办卫生学校,又抽调十人参加专职教学工作。

  第二批团员中,有4人于1958年8月赴朝鲜某空军基地服务。自1951年11月第三批开始,则专门组织了一个赴朝医疗手术队(组),先后有五个医疗队(组)到达朝鲜阳德郡的志愿军后勤二分部基地医院工作。赴朝医疗团在完成任务后相继回到南京,在东北的医疗队最后一批于1953年6月完成任务返宁,在朝医疗队最后一批则延至1953年10月回国。

  医疗团所需医疗器材装备经费由多方共同负责。办公、服装、部分药材、津贴等费用由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供给,南京市政府也拔出部分款项作为补助经费。工作中所需经费主要有长春第一医管局供给。药品器械由各队依据工作性质与任务,由各方医疗机关按量配备,不足部分由市卫生局拨补。前三批医疗队配备药器材达650余箱,药品700余种。南京市各卫生单位、团体及个人积极响应号召,为医疗团捐赠医药、器材500余箱,约值69550万元(旧币,下同),医疗外科器械可供11个队、17个手术室用。

  医疗团在外服务期间,南京市卫生机关临时组建了8人的巡视团,到前方慰问医疗团团员,还成立了30人的技术顾问团,由知名医疗专家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同时,相应设立了安家组,照顾团员家属。

  三年志愿医疗服务期间,医疗团团员克服前方工作生活环境艰苦、医疗条件不足等情况,怀揣着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之情,发扬不畏苦、不惧牺牲精神,工作兢兢业业,身体力行担负着复杂艰巨的医疗救护和医院正规化建设任务。

  赴朝鲜前线医疗队在朝鲜工作期间都曾遇到过各种危险和困难。1951年8月30日下午,医疗团第二批直属医疗第二组的张道中、刘承基、廉开鑫、李清涵四人,被分配在离平壤不远的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后勤部卫生处任战地医生。一行人冒着美军战机的轰炸和低空扫射,昼伏夜行艰难行军,多天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当时的平壤硝烟弥漫,到处是焦土瓦砾、残垣断壁。一切抢救活动都要在坑道里进行,坑道里阴暗潮湿,运输线又时常被美军飞机炸断,物资供应非常困难,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四人每天都要面对战士的完美体育365官网 完美平台生死,随时准备出发抢救伤病员,稍有延误就会造成指战员伤亡增多,压力巨大。

  1951年11月27日下午,医疗团第一批赴朝医疗手术队,从丹东出发,全队14名年轻医护工作者,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坐上军用卡车,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嘹亮的歌声中离开祖国,奔赴朝鲜前线,担负起救死扶伤的职责使命。临行前,14位同志进行集体宣誓:“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不怕苦、不怕累、不掉队、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发扬革命人道主义,出色完成任务,把抗美援朝进行到底!”他们顶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和遇到空袭的可能,乘着无蓬卡车在朝鲜崇山峻岭中高速行进,终于在11月28日黎明安全到达成川志愿军卫生部。当晚,驻地遭到敌机轰炸,扔下的燃烧弹烧着了队员们居住的草房,他们和朝鲜百姓冒着熊熊烈火,奋不顾身地冲进房内抢救医疗器械和药品。团员们个个表现英勇顽强,有的衣服烧着,有的皮肤烧伤,最终还是抢救出全部器材药品和行装。此次的遇险经历加深了全体队员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也激发了全队的工作热情和团结战斗的精神。

  医疗手术队被分配在朝鲜阳德郡志愿军后勤二分部基地医院,主要担负战地医疗和手术任务。刚刚到达时,医院条件异常简陋,没有病房、没有手术室,更没有宿舍和厕所。同志们都是利用简易的防空洞进行修整,把较大的洞打扫干净,作为病房,把连接有两小间的洞用自带的雨披和雨布搭成手术室,用树枝、树干搭制手术台、治疗床,宿舍就设在附近的山洞中。

  每当战斗一打响,医疗队就要全力做好接收大批伤病员的准备,随时投入到紧张的战伤抢救工作中。队员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不论任务有多重,始终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只要伤病员一送到,立即投入抢救,进行清创、固定等手术,轻伤病员治愈后即刻重返前线,重伤病员则经过急救处置后转送后方医院进行深入治疗。成批伤病员到达后,外科医生不分昼夜、不怕苦累,连续几天几夜战斗在手术台上,遇到敌机空袭,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抢救伤病员。内科医生和护士们,要及时做好伤病员的防疫、消毒工作,坚持每天查房、发药和打针。特别是对多种伤病的伤病员,都能做到不怕脏、耐心细致、态度和蔼,主动为伤病员清洗伤口、消杀灭虱;为伤病员缝制棉手套、脚套等防寒防冻用品;为伤病员读前线捷报、讲英雄故事,提振士气;有的还为伤病员代写家书,使他们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安慰,这些不仅对前方战伤救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也鼓舞了伤病员战胜伤病的信心。伤病员的病房都分布在山路崎岖的山洞里,有的相距很远,每次查房、换药打针都得翻山越岭,但大家从不叫苦叫累,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基地医院重伤一队是基地医院中最大的一个分院,可以收容300多名伤病员,主要担负抢救、手术和骨折伤病员的包扎任务。由于朝鲜战场制空权掌握在美军手中,白天无法转运伤病员,因此往往一次战役中,伤病员都是在前线做临时包扎、止血,待下午四五点钟美军飞机活动减少时,再集中后送至分类医院,重伤病员送至该院重伤一队(距前沿阵地约80—200公里)。伤病员一般在夜间3至4点到达,由护士和后勤人员接入坑道病房内,换衣、吃饭、登记和发放费用。经医生检查,把危重伤病员留下治疗,需要抢救手术的立即展开,轻伤需要休养的送往轻伤医院。大批处理好的伤病员,用汽车送往火车站,由卫生列车(车皮为双层车皮,有防弹功能)转送国内东北铁路沿线的野战医院作最终治疗。可以说,基地医院是一个中转、后送、抢救治疗的中心,一个大战役后要忙2个月左右。从基地医院阳德郡车站回国至安东或图门约需12小时,上级对医护人员要求有铁的纪律,自离开基地医院起,在24小时中不能发生伤病员死亡,所以后送检查极为严格。

  三年中,医疗团各队组与野战医院密切配合,全体团员克服环境、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难,充分调动能动性、发挥创造性,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专长,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护、营地防疫等任务,为抗美援朝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医疗团在装备精简、物质器材缺乏的条件下,因陋就简,探索试验,寻求代用完美体育365官网 完美平台品,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各种复杂繁重的手术和治疗任务。缺少医疗器械,就用其他东西代替,如用发卡代替控制输血、输液的螺丝夹;用头发代替眼科手术用的细缝线;为防止敌机夜间空袭,用多个手电筒的聚光来进行战地手术。为了及时抢救前线转运下来的伤病员,医护人员时常通宵工作,忘记吃饭休息,一人常担负起几个人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团5批团员共收治伤病员3.3万人左右,施行大小手术1.5万人次,X光透视1.7万人次,X光照片2000人次。采血140万毫升,救治危重伤病员3000多人。

  在“野战医院正规化,正规制度现实化”的明确思想指导下,医疗团协助野战医院组建了2个大型血库,6个小型血库,1所精神病医院,并指导野战医院学习苏联的组织疗法、奴夫卡因封闭疗法、睡眠疗法和保护性医疗制度等先进经验,运用于战伤治疗中,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医疗团成员还积极协助野战医院抓好建章立制,医疗上实行分队长、主治医生、住院医生三级负责制,病房巡视制、死亡探讨、会诊、病案讨论制以及计划诊断和计划治疗等制度;护理上实行三八制、早会制、手术室值班制、护士专职制和医护配合制;建立伤病员分类制和病例书写规则等。

  医疗团充分利用自身专长优势,积极开展教学培训,帮助部队医务人员提升技术水平。医疗团第三、四批人员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培训,在做好伤病员医疗救治的情况下,发挥技术之长,采取结合临床边干边教边学、带徒弟包教包学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部队医疗技术人员。至医疗团任务结束,共举办各类人员脱产训练班、进修班23期。通过教学培训,大大提高了部队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单独诊断与治疗能力。

  建立血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经常从各种来源采集各型血液及时存库,不论昼夜在指定时间内供给抢救伤病员所需要的血型和血液,配合战伤治疗。南京血库队到达前方后,在建立血库时面临两大困难,就是储血库和血源供应问题。血库队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摸索了一条建立血库的路子,确保了前方血液供应,为野战医院普遍设立血库奠定了基础。

  医疗团在出发前,就考虑到各手术队都需要血库,但考虑携带很多水箱不现实,如在朝鲜小乡镇,也未必有电,想到东北有利的气候条件,可以利用楼房地下室建立血库,所以决定不带水箱。

  血库队经过仔细测量地下室温度的变化,发现地下室符合储血条件,可以利用地下室代替水箱储血。夏季地下室温度上升,又自制了木质水箱储血。科学制定征选标准,打消献血者的顾虑,增加了每次献血量,共组织了2000余人的献血团,解决了血源供应问题。先后共采集供应鲜血140多万CC,救治了3000多名重伤病员,协助野战医院建立小型血库6个,协助朝鲜人民军某后方医院建立血库1个。1953年又协助在某地建立规模最大中心血库1个,直接供应血液至朝鲜。

  医疗团第一、二批防疫队,在第一医管局保健科领导下,巡回于各野战医院协助做好防疫工作,帮助医院建立专门防疫机构。防疫队根据野战医院和战场环境情况,举办了灭虱灭蝇训练班,培养专业的防疫人员,推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先后巡回放防疫电影、幻灯片近百场,观众近6万多人次。大力灭虱灭蝇,订立卫生制度,施行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斑疹伤寒、回归热、痢疾等传染病的流行,配合中朝人民取得反细菌战的胜利。

  医疗团团员在做好医疗救护的同时,还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抗美援朝捐献活动。有的捐出自己几个月的津贴,有的献血挽救伤病员,连营养补助费也捐出。全团共捐出1.08亿元,银元4枚、戒指4个。

  医疗团全体团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不怕苦累、不怕牺牲,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协助野战医院竭力救治大批伤病员,出色地完成了医疗救护工作。医疗团也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据统计,团员中立功受奖者达472人,占参加人数的62%,其中27人立大功及二等功。他们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留下了南京医务工作者的光辉一页,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南京贡献,也以自身行动赢得了中朝军民的赞扬与信赖,被誉为“白衣使者”和“最可爱的人”。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