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从家有书柜说起-完美体育官方平台

欢迎光临完美体育平台官网

完美体育官方平台

全球时尚环保宿舍家具制造商

做更懂年轻人想要的宿舍家具

宿舍家具定制热线

0534-8823563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从家有书柜说起

文章出处:网络 人气:发表时间:2024-06-08 23:20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乡村里家家几乎都有一对书柜。书柜是放置书籍的大立柜,高约七尺,两扇门,里面分几层木格。在所有书柜之中,描金书柜最为讲究。描金书柜先用金粉、银粉打好底色,由于传统家用漆器多以黑色或红色作底色,故而描金书柜多选用重彩或金银,如描绘出黄枝、绿叶、红花、翠鸟等等,显得气氛热烈而富有情趣。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爷爷奶奶所住的正窑里,掀起门帘一进门,远远就能看见离窑掌不远立有一对书柜。走近细看,两支书柜的四角都嵌有四件,四件是用来装置合页的地方,多为圆盘形;两扇门也有一个圆盘作衬底,衬底之上有一把锁钥,底盘与锁钥均用黄铜制成,显得特别清亮。两扇门上绘有花卉,门的下方绘有图案。靠东边的那支书柜因有磨损,图案的内容已忘记了,西边靠神主的那支,两幅彩图还有印象:一幅叫“高山流水”,另一幅叫“一团和气”。

  为什么说“家家几乎都有书柜”呢?大约是1952年冬,村上的学董我们叫人家“有大爷”,有大爷让我帮他到户家收学费,每家二斤小米,一共有五十多家。我当时是村里小学的学生会主席,我们的杨守田老师就打发我跟着有大爷一起去了。全村失学儿童只有两三家,我和有大爷不论走到哪一家,户家的正窑里好赖都有一对书柜,大部分都显得有些陈旧,只是花色图案多少有些不同。

  有位邻居哥哥比我大三岁,早年失去了父亲,母亲患有慢性病,姐姐也已出嫁,农活和家务活全靠这位哥哥来做,他就不能上学读书。他家买不起煤炭,常用柴禾来做饭、取暖,三眼窑洞都被烟火熏得黑乎乎的。然而他家的正窑里也摆着一对书柜,书柜熏黑了,四件与图案也是黑的,但不管怎么说,像这样穷苦的人家也是有书柜的。想他家那两支书柜,不是祖辈留下来的,便是父辈添置的。

  在我国的古籍中,晋代已有“书柜”的记载。《晋书·刘曜载记》:“曜之亡与曹恂奔于刘绥,绥匿于书柜。”清褚人获《坚瓠七集·书橱》:“南海唐奎遍览诸书,人称‘唐书柜’。或有过誉,要皆美词也。”我乡民谣也说到“书柜”:“小鬼子,胡游串,烧火不用煤和炭,烧掉了咱百姓的书柜扇。气得百姓瞪起眼,决心和他拼命干。”郄富根的迓鼓词《补二婚》:“一顶书柜是破忽塌,没帽盒儿;门角角竖着根泥鎆把儿,半疙瘩。”《南坳镇志·器用》:“有的还陈设古玩陶瓷、胆瓶帽镜、钟表字画,书香人家摆有书柜、文房四宝。”《眠石》九:“纸币如草纸,硬币咬不动。就像墙上挂着黄金,肚子里饥饿难忍。被逼进城的群众进城时没有带粮,一架描金书柜只能换一斗玉茭,一对崭新的帽盒儿只能换一升玉茭。”打开书柜的两扇门,上下分成三层,装有隔板,中间一层有两个抽屉。书柜本来是存放书籍的立式木柜,但多数人家除了放置几本字典或皇历外,多半用来存放衣物。

  城里的书香人家的书柜是名副其实的书柜,在乡下,多数人家的书柜却早已有名无实。

  完美体育平台 完美网站

  书柜是读书人的标志,也是历史的记忆。这一使命是由乡间一代又一代的男女老少口口相传来的,直到如今。

  我的那位邻居哥哥,每到冬天总会带我上山打柴。我们站在高山上,会看到村里错落有致的房屋,看到村子前面那条玉带似的冰冻的河流,觉得可是美呢。哥哥就说:“咱们这地界,进格都是大山。听说出了娘子关,便是一马平川啦。”当时,听着哥哥的话多新鲜呀,“娘子关”“一马平川”,至于那个“进格”也许外地人听不懂,但山西人知道那是“进去”的意思,它出自《尚书·舜典》“格于文祖”。

  我的奶奶也没有上过学,但是认识铜元上的字,也认得我爷爷的名字。每当我家的母鸡在院子里“咕咕冠”“咕咕冠”地呼叫起来的时候,奶奶便会从厨房里走出来,在围裙上擦擦手,笑眯眯地对我说:“那只老黄在跟咱们说话呢。”我好奇地问:“它在说什么呀?”奶奶便告诉我:“咕咕冠,咕咕冠,透下蛋,你不管。这不,它使劲把咱们都叫出来啦。”奶奶接着又说,“我家的老黄可是填还呢,天天透蛋。咱可得结记着喂鸡儿。”“透蛋”是说母鸡下蛋,这话出自西汉扬雄的《方言》,而“填还”是指“补报”或是指“把好东西送给了别人”,它出自元杂剧《合汗衫》。这些词都是有一些来头的。

  我奶奶和我邻居的那位哥哥,话语里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古文辞,会说一些带有文言的话,乡亲们则会经常挂在嘴上。

  民间故事《韩信》:“对!这就好啦。这孩长大定能成器。”“成器”出自《易经》中的《系辞》,《史记·晋世家》也用到它,比喻有作为的人。《世说新语》称,杨淮的两个儿子,在童年时期就很成器。元杂剧《裴度还带》中有“你不成半器”,《红楼梦》中有“不严不成器”。

  完美体育平台 完美网站

  迓鼓词《炮打天虎峪》:“妇女们不敢见奉军,见了年(人家)汩治得高低不能行。”汩治,指故意出难题使其受管制,比喻硬让人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汩治”源自屈原的《楚辞·天问》,其“注”解释说:“汩,治也。”《孔安国书序》也解释说:“汩治,作兴也。”

  方言称哭叫或啼哭为“啼呼”。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婴儿剔首(剃头),揊痤(去疖子),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贾子祥《训子》:“姐夫不要啼呼,我看那人不够数。”

  365官方网站 完美体育入口

  常听人这样夸赞:“大娘年你(敬称,指“您”)剜花剪样可是精洁呢。”“精洁”原指精粹纯洁,比喻手头儿活儿做得精致或精巧。“精洁”源自《国语·周语》:“国之将兴,其君齐名,衷正,精洁,惠和。”《梦溪笔谈》说饭菜要是做得不精洁就不能食用。

  也听人这样说:“俺家那个顽皮小子,可是耗气呢。”指使人伤神而损耗精力。“耗气”出自《庄子》中的《达生》:“臣将为鐻(乐器),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马德称是个降祸的太岁,耗气的鹤神,所到之处,必有灾殃。”

  说“敢情好”是“敢虔好”,前者源于元杂剧《窦娥冤》,后者源于《旧唐书·代宗纪》。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365官方网站 完美体育入口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